
6月22日,美國出動轟炸機轟炸了伊朗的核設施,將中東拉到了全面戰(zhàn)爭的邊緣。
本來,很多人以為,面對美國和以色列的蠻橫轟炸,善良的中國網(wǎng)友會一邊倒地同情伊朗,支持伊朗。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在中文網(wǎng)絡中,卻充滿了對伊朗的嘲笑!
這兩天,“升旗外交”“雷聲大雨點小”和“內(nèi)部篩子”,已經(jīng)成了伊朗的新標簽。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伊朗現(xiàn)在被炸成在這個樣子,完全是咎由自取。
那么,伊朗口碑,是怎么在中國崩塌的?
1 中伊外交史
說個冷知識,在中國建國后長達30年的時間里,伊朗其實是和美國、以色列穿一條褲子的。
因為那個時候是巴列維國王當政,凡事唯美國馬首是瞻,所以中國和伊朗也沒有建交。
一直到1971年,中美關系回暖,伊朗才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一開始,巴列維出于抗蘇的需要,挺重視對華關系,專門派了王后和首相訪華,兩國關系迅速升溫。
不過呢?
1978年,巴列維王權搖搖欲墜之際,中國領導人訪問了伊朗,這被很多教士認為是在為國王站臺。
所以伊斯蘭革命后,伊朗伊斯蘭政府的報復馬上就來,不僅限制了中國外交活動,而且還出現(xiàn)了反對中國的游行。
一直到1984年,兩國關系才算恢復。
不過等兩國關系真正熱絡起來,還是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后。
那個時候中國對石油需求量激增,出于石油供給安全的角度也不能總指望俄羅斯、沙特這些國家,必須開辟一個新的石油進口渠道。
巧了,那時候伊朗正發(fā)愁國際制裁,家里有大量的石油賣不出去,二者一拍即合。
2002年3月17日,中伊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原油貿(mào)易長期協(xié)議》,正式確立了以石油為基礎的外交框架。
此后20多年,石油合作,一直是雙邊關系的主題,也是雙方的最大公約數(shù)。
伊朗得到的是制裁之中寶貴的石油出口機會,中國得到的是打折的廉價石油。
伊朗石油有多便宜?
看一組數(shù)字就知道。
2024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1.085億噸石油,穩(wěn)居中國石油進口來源國的第一名,平均價格是每噸4045元。
第二名是沙特,一共進口了7864萬噸石油,平均價格是7027元。
第三名是從馬來西亞改頭換面的伊朗石油,一共7038萬噸,平均價格是3851元。
你看,伊朗石油竟然比已經(jīng)打折出售的俄羅斯石油還便宜!
所以,伊朗一直是中國石油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正因為如此,中國才把伊朗放到了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這個外交位置上。
此外,伊朗長期遭受美國及其盟友的嚴厲制裁和遏制,中國則面臨美國在貿(mào)易、科技、地緣等全方位的競爭與圍堵。
這使得兩國在維護各自主權和發(fā)展利益方面存在一定的共同語言和合作空間。
但是你發(fā)現(xiàn)沒有?
在這種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伊關系,并不穩(wěn)固。
——兩國沒有繁榮的民間貿(mào)易作為雙邊關系的基礎(2024年貿(mào)易額才140億美元)。
——兩國沒有朝鮮、越南這種并肩作戰(zhàn)的歷史積淀與情感紐帶。
——兩國在政治體制、文化傳統(tǒng)、社會發(fā)展模式等方面差異巨大。
民間交往和文化理解長期處于較低水平,缺乏深層次的文化共鳴和情感認同,這導致雙方民眾(包括領導層)對彼此的認知往往停留在刻板印象層面。
雙方之所以看起來關系還不錯,其核心驅(qū)動力始終是冷峻的地緣政治考量和現(xiàn)實利益交換而已。
說白了,中伊關系自始,便建立在一個脆弱且高度功利化的基礎之上,上升空間有限。
這樣一來,中伊關系,底色是石油貿(mào)易的各取所需和應對共同外部威脅的戰(zhàn)術性協(xié)調(diào),而非基于共同價值觀或長遠戰(zhàn)略目標的深度結盟。
這就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建筑,缺乏堅實的地基。
當伊朗自身的行為開始損害其在中國眼中的“利用價值”和“可靠伙伴”形象時,伊朗形象的崩塌便只是時間問題了。
2 伊朗的真相
其實吧,在一開始巴以沖突爆發(fā)時,伊朗的形象是非常好的。
這和伊朗駐中國大使館官方賬號的運營人員的高水平有很大關系。
——中國人看不慣美國和以色列的橫行霸道。
那么這些賬號就發(fā)布伊朗官方及其支持的抵抗之弧的警告。
將自己包裝成抵抗以色列侵略、捍衛(wèi)巴勒斯坦人民權利的“領頭羊”。
這種敢于向強權“亮劍”的姿態(tài),恰恰契合了部分中國網(wǎng)民對于“不畏強權”英雄角色的期待。
無數(shù)網(wǎng)友涌入伊朗賬號下表示支持。
——中國人歷來同情弱者,看不得別人受苦。
那么這些賬號就發(fā)布加沙地帶的慘狀,被炸死的兒童等等。
這樣一來,也就獲得了中國人的廣泛同情,那么連帶著支持巴勒斯坦的伊朗,也成了正面形象。
——中國人對于打破外交孤立有心理需求。
那么這些賬號就專門唱響“中俄伊大三角理論”,將自己包裝成了中國“一帶一路“上最可靠的盟友。
也正是如此,伊朗形象在中國民間輿論中迅速升溫,伊朗的口碑被推上了一個短暫且虛幻的巔峰。
許多中國人期待伊朗能成為撬動美國中東霸權體系的關鍵支點。
然而,國際政治的殘酷性就在于,時間會剝?nèi)ニ腥A麗的修辭外衣,露出其真實的面目。
隨著沖突的持續(xù)和局勢的升級,伊朗政府在關鍵時刻的諸多表現(xiàn),與其塑造的強硬形象形成了鮮明且令人失望的對比。
其“成事不足”的底色暴露無遺,自然也就引發(fā)了中國網(wǎng)友的極度失望。
第一,斗爭不堅決。
偉人曾經(jīng)說過:“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也是被逼不得已了?!?/span>
這是中國人自建國以來,總結出的對美國的斗爭經(jīng)驗。
簡單來說就是不能慫,就是干,干到最后美國人沒辦法,才會跟你好好談。
這一點,無論從抗美援朝,到安克雷奇,再到今年5月的貿(mào)易戰(zhàn),都已經(jīng)無數(shù)次證明了。
但是呢?伊朗的腦回路卻完全不一樣。
伊朗吧,他們斗爭歸斗爭,但奇怪的是,總寄希望于自己的主動讓步,來換取對手來放自己一馬。
舉個例子。
2020年初,美國和以色列聯(lián)合炸死了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指揮官蘇萊曼尼,然后在蘇萊曼尼葬禮上又出現(xiàn)了踩踏事故。
如果民憤不能及時釋放,將會導致伊朗政權的不穩(wěn)。
所以,伊朗不得不對美軍采取報復行動。
不過呢?
伊朗把報復行動提前告訴了伊拉克總理阿迪勒·阿卜杜勒·邁赫迪,然后邁赫迪轉頭就通知了以色列和美國。
結果就是,以色列和美國提前有了準備,伊朗在火箭彈和彈道導彈兩個波次的打擊以后,每以一個死的都沒有。
同時伊朗宣布自衛(wèi)行動已經(jīng)結束,本國不尋求戰(zhàn)爭。
你看,這就是想報復敵人,但又怕真的把敵人打疼了,而故意做出來的報復秀。
無獨有偶,2024年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被以色列炸了之后,伊朗又搞出了一次“表演式報復”。
一方面,襲擊目標不是以色列本土,而是以色列本土之外通過侵略占領的約旦河西岸土地上的空軍軍事基地。
150顆導彈以及幾十架無人機干過去,結果以色列不但沒有一兵一卒傷亡,甚至連這個空軍基地的以色列飛機因為“提前起飛”而沒有任何裝備損失。
另一方面,襲擊時間選擇了周日,是全球資本市場休息的日子,所以周日發(fā)動襲擊不會直接引發(fā)全球資本市場動蕩。
特別是不會影響油價的動蕩,生怕油價波動影響拜登的降通脹大業(yè)。
伊朗這種拿捏分寸的報復行動,其實恰恰暴露了伊朗色厲內(nèi)荏的本質(zhì)。
時間長了,誰還會怕他?
可能是正因為如此,以色列才看穿了伊朗的本質(zhì),在這次做出了針對伊朗軍隊高層的斬首行動。
可是伊朗哪怕這次被殺了那么多高官和科學家,連核設施都遇襲了,可是伊朗的報復行動呢?
仍然是停留在城市里,不敢對以色列的軍事基地發(fā)起攻擊。
哪怕中國網(wǎng)友都涌入伊朗大使館微博下支招應該先打軍事基地,伊朗也是一點也不理會。
不僅如此,伊朗還不斷向外放話,說“只要核設施安全有保障,就愿意?;稹?。
還說之前跟美國的核談判其實沒停,還在進行中,指責以色列襲擊就是為了攪黃談判。
甚至有以色列媒體報道,伊朗已經(jīng)去找阿曼和卡塔爾幫忙斡旋,想重啟跟美國的核談判,條件就是以色列必須先停手。
拜托,現(xiàn)在是在打仗??!而且是你在占下風的時候??!
就算和談,最起碼也要等以色列頂不住的時候再談吧?
戰(zhàn)場上都拿不到的東西,還想在談判桌上拿到么?
第二,出賣盟友。
在國際博弈中,伊朗政權屢次展現(xiàn)出為了短期利益,犧牲長期戰(zhàn)略信譽和盟友利益的短視行為。
比如抵抗之弧。
很長時間里,伊朗作為“抵抗之弧”的主要支持者,挑起了中東地區(qū)反美大旗。
但實際上呢?
無非是伊朗明白自己打不過美國和以色列,然后就在外面扶持一部分抵抗力量,吸引美國和以色列的注意,自己也就安全了。
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這一手段可以說非常有效。
不夠伴隨伊朗新的親西方政府上臺,“抵抗之弧”的斗爭形勢陡轉直下。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哈馬斯領袖辛瓦爾被炸死,真主黨領導層被團滅,阿薩德政權倒臺,只剩一個胡塞武裝孤掌難鳴。
伊朗,一直無動于衷。
伊朗副總統(tǒng)賈瓦德·扎里夫甚至向西方人士表示,中東的“抵抗之弧”與伊朗沒有任何關系,也不聽從伊朗的安排。
拜托!
是誰在境外拼死拼活流血流汗吸引美國以色列注意,減輕伊朗國防壓力的?
是抵抗之弧?。?/span>
現(xiàn)在伊朗居然要劃清界限了!
更可氣的是,就在今年4月,胡塞武裝遭到美軍持續(xù)大規(guī)模轟炸、面臨生死存亡重大考驗的關鍵時刻,伊朗的軍事顧問和技術專家已秘密撤離也門,跑了!
這不是出賣盟友是什么?
然后更有意思的事情出現(xiàn)了。
伊朗顧問撤走后,美國數(shù)次對胡塞武裝的襲擊,都沒能炸死胡塞武裝的高層。
最后只能和胡塞武裝達成協(xié)議,換取胡塞武裝不襲擊美國船只。
曾經(jīng)暗殺一殺一個準的摩薩德呢?怎么不靈了?
是不是和伊朗軍事顧問撤離也門有關系?
仔細盤算一下,還真有可能。
比如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這可是跟以色列打了30多年游擊戰(zhàn)、把小小的游擊隊發(fā)展成跨國政治軍事巨頭的牛人。
可是就是和伊朗顧問會面時,被炸死了。
比如哈馬斯領袖哈尼亞,人家在卡塔爾待了十幾年都沒事,結果呢?
去伊朗參加了總統(tǒng)就職儀式,就被炸死了。
還有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的崩潰,也和伊朗有關系。
反對派剛打進阿勒頗,伊朗革命衛(wèi)隊就放棄了增援上來的伊拉克什葉派武裝,向后撤退,最終導致戰(zhàn)局全面崩盤。
事后普京就不客氣地指出,在敘利亞的4000名伊朗革命衛(wèi)隊根本就沒有參加戰(zhàn)斗,而是一頭撤退進入俄羅斯赫梅米姆空軍基地隱藏。
最后,俄羅斯一路掩護,出動大批伊爾76運輸機,才把4000多名伊朗革命衛(wèi)隊成員送回伊朗。
那么有沒有一種可能,伊朗是在故意自己拆毀抵抗之弧,來換取美國在伊核談判中的讓步?
根據(jù)伊朗習慣性賣隊友的習慣,很有可能。
我們還記得,從80年代開始,中國向伊朗提供了大量軍火,還一直在幫助伊朗搞基建。
可是伊朗這些年是怎么回報中國的呢?
2014年,伊朗跟美國在談判中,為了換取美國的讓步,直接把68家中國公司與伊朗的能源通信交易記錄給了美國。
其中清清楚楚列出了華為子公司Skycom賣給伊朗價值1.3億歐元的電腦設備大單。
然后美國就以此為由頭制裁華為,還指使加拿大把孟晚舟抓走關了兩年。
伊朗連中國這樣的背后大哥都敢出賣,更何況自己的小弟抵抗之???
中國人是最討厭叛徒的,對這樣動不動就賣隊友的國家,怎么會寄予希望?
第三,消費苦難。
我們都知道,伊朗長期將自己塑造為巴勒斯坦事業(yè)的“最堅定捍衛(wèi)者”。
然而,中國網(wǎng)友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愈發(fā)清晰地認識到,巴勒斯坦人民的深重苦難,很大程度上被伊朗當作一張?zhí)嵘陨淼貐^(qū)影響力、打擊以色列、轉移國內(nèi)矛盾、塑造“抵抗軸心”領袖形象的政治牌。
不信我們可以看看,當加沙的兒童被炸死,醫(yī)院被炸毀,領救濟糧的民眾被掃射時,伊朗做了什么?
除了駐華大使館官方賬號一個個視頻發(fā)得飛起,賺足了中國人的眼淚之外,還做了什么?
對哈馬斯軍援?沒有。
對巴勒斯坦人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沒有。(這一點甚至不如埃及)
對主動站出來威脅以色列停止戰(zhàn)爭?也沒有。
整個過程,伊朗除了口頭譴責和象征性支持抵抗之弧進行有限襲擾外,并未展現(xiàn)出與其“捍衛(wèi)者”身份相匹配的、實質(zhì)性的救援或破局行動。
那么,你到底是真的支持巴勒斯坦人,還是只想用巴勒斯坦人的苦難吸引住以色列的注意順帶賺點同情?
最搞笑的是,伊朗不僅沒有援助,甚至在事后還第一時間撇清了關系。
伊朗副總統(tǒng)扎里夫說,他們對阿克薩洪水行動“毫不知情”,還透露當時伊朗正忙著和美國談判,甚至雙方已經(jīng)計劃在10月9日見面重啟伊核協(xié)議。
誰不知道,哈馬斯發(fā)動阿克薩洪水的目的,是為了破壞沙特和以色列的建交談判?
一旦完成建交談判,就意味著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的徹底和解,這樣對伊朗的戰(zhàn)略處境非常不利?
伊朗的反以斗士形象也獨木難支?
這種赤裸裸的利用和拋棄,讓中國人十分不恥,徹底消解了伊朗因其“反以”立場而積累的有限道義光環(huán)。
3 為什么唾棄伊朗?
說實話,中國人是非常善良的,對于堅持與美國斗爭的國家,從來不吝惜道義上的支持甚至經(jīng)濟上的扶持和援助。
如果伊朗能利用好這一點,別的不說,維持一個過得去的經(jīng)濟狀態(tài)、打造一支地區(qū)小強的軍隊,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但問題在于,伊朗現(xiàn)在這種國家行為模式,與中國社會普遍認同的核心價值觀念和評價標準產(chǎn)生了根本性的、難以調(diào)和的沖突。
——忠誠與背叛。
中華民族歷經(jīng)磨難,對“忠誠”的價值有著刻骨銘心的珍視和追求。
“精忠報國”、“舍生取義”等詞匯承載著深厚的歷史記憶和強烈的情感色彩。
在中國人心中,普遍敬仰為國家民族利益舍生忘死、堅貞不屈的英雄,對背叛國家民族利益的行為深惡痛絕。
別的不說,光秦檜夫婦跪像,在全國都有7處,受人千年唾罵,可見中國人對漢奸的鄙視。
然而,反觀伊朗社會,尤其是其精英階層和部分民眾中,長期彌漫著一種對西方莫名其妙的崇拜和向往情緒,可以說遍地是反賊。
比如互聯(lián)網(wǎng)。
伊朗網(wǎng)絡雖然自成一體,但幾乎所有人都有VPN,毫無障礙地上外網(wǎng)社交軟件,主動接受西方語境下的洗腦。
比如,伊朗精英階層簡直就把反體制表現(xiàn)在明面上了。
連足球隊出國比賽都不唱國歌,然而這種叛國行為竟然得到全民喝彩!
比如,盡管身處嚴厲制裁之下,盡管美國用盡辦法打壓遏制伊朗人,但許多伊朗人仍將移民歐美視為理想歸宿。
有時候只要一張綠卡,就能輕松收買伊朗人當“伊奸”,為啥這么多伊朗高官和科學家被暗殺?
就是因為伊奸實在是太多了。
對于這種全民叛徒的國家來說,中國人怎么可能有好感?
——氣節(jié)與妥協(xié)。
中華民族崇尚氣節(jié),“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是備受推崇的品格。
近代以來的抗爭史,更強化了這種對骨氣和原則性的尊重。
你看抗美援朝的時候,雙方實力差距那么大,但中國仍然拼著巨大的傷亡,讓美國崩掉了一口牙齒,最后換來了幾十年的和平。
所以,中國民眾普遍欣賞在強權面前不低頭、堅持獨立自主、維護國家尊嚴的國家形象。
如果被挑釁,那就以牙還牙地還回去。
但問題在于,伊朗雖然動不動就表現(xiàn)出強硬姿態(tài),但強硬之后,又不斷搖擺,說軟話甚至下跪。
舉個例子,升旗。
在伊朗的文化語境中,伊朗“圣城”庫姆的賈姆卡蘭清真寺頂升旗,意味著要出大事。
這種旗又稱血旗,有時會書寫伊斯蘭教信條或“侯賽因的復仇”等字樣,代表著“不公正的流血”和“以血還血的復仇誓言”。
一般升一次旗,就意味著一場“嚴酷的戰(zhàn)斗即將來臨”。
比如在兩伊戰(zhàn)爭中,伊朗面對戰(zhàn)況不利的局面,就升起了旗,招募數(shù)萬未成年青少年肉身排雷。
不過呢?這幾年,伊朗的旗升得越來越勤了。
2020年1月,因蘇萊曼尼被暗殺,升旗。
2022年11月,因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里扎德在德黑蘭附近遭以色列特工暗殺,升旗。
2024年1月,伊朗為了回應蘇萊曼尼紀念活動發(fā)生的連環(huán)爆炸,升旗。
2024年7月,因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在德黑蘭遇刺,升旗。
?2025年6月,因以色列空襲伊朗,又升旗。
升旗表明決心,這可以理解。但你不能只升旗,啥都不做???
每次升了旗,伊朗就齜牙咧嘴大呼小叫一頓恐嚇。
狠話放一通,搞一搞官方游行,踩兩腳美國國旗和以色列國旗,發(fā)誓自己一定會報復。
然后呢?
沒有然后了。
有時候用導彈襲擊一下,也提前打個招呼,不管對方有沒有攔截,自己反正就宣布贏了。
可問題在于,報復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給對方造成損失?。∵@樣對方才不敢再來惹你。
現(xiàn)在呢?不管給對方造沒造成損失,就說完成了報復,有這樣的嗎?
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與其對外宣傳的“抵抗”形象形成巨大落差,嚴重違背了中國民眾對“硬骨頭”的期待,自然也就看不上伊朗了。
——自強不息與扶不起的“爛泥”。
中國文化強調(diào)自強不息,“打鐵還需自身硬”,自力更生戰(zhàn)天斗地。
中國人民深刻理解,外部援助只是輔助,最終還是要自己過硬才行。
我可以扶你,但你也要自己爭氣才行。
你看,巴基斯坦為什么被稱為中國的“巴鐵”?
不僅僅是因為它無論政權更迭,都始終把親華作為國策,更關鍵的在于,人家爭氣??!
你看拿著中國的PL15一下子就打了個6:0,給中國軍火在全世界做了一次大廣告,搞得中國不援助都不好意思了。
但問題在于,伊朗自己不爭氣。
社會階層撕裂、教俗矛盾復雜、官僚體系腐敗低效、經(jīng)濟結構畸形單一、過度依賴油氣資源、科技研發(fā)和工業(yè)化水平不足就不說了。
更關鍵的在于,這個國家治理能力失能。
比如,在伊朗衛(wèi)星電視是被禁止的,但是每棟樓上都掛滿衛(wèi)星電視接收天線。
比如,在伊朗喝酒是不允許的,但其實酒到處都能買到,每個人都知道去哪里搞到酒。
比如,在伊朗色情業(yè)是不允許的,但你去伊朗涉外酒店附近逛一逛,又大量女性提供“臨時婚姻”服務。
也就是說,在看似森嚴的教法治國體系下,有一套維持社會運行的潛規(guī)則,而這一切,都沒有人管。
這也就是為什么以色列可以輕松滲透進入伊朗。
用摩薩德的話來說:
任何堡壘,即使是最堅固的堡壘,一頭馱著黃金的驢子也能攻占。
伊朗高官住在哪里?科學家住在哪里?他們今天在不在家?住哪個臥室?
這些情況,哈梅內(nèi)伊未必清楚,但以色列清楚,所以摩薩德的暗殺才會一殺一個準。
以伊朗這種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和低下的社會組織度、治理能力,使得任何外部援助(包括來自中國的)都難以真正轉化為其內(nèi)生發(fā)展動力和有效抵抗能力。
你信不信,就算中國向伊朗提供了殲10,這些裝備的情報第二天也會送到內(nèi)塔尼亞胡的案頭?
所以,中國網(wǎng)友也看清楚了,伊朗不僅缺乏硬實力,也沒膽略。
更缺乏社會治理能力,使其根本不具備成為可靠反霸伙伴或?qū)崿F(xiàn)自主發(fā)展的基礎。
這樣扶不起來的國家,中國就算是扶,也是浪費錢浪費精力,何必呢?
4 可亡
說實話,伊朗這場形象崩塌,是中國網(wǎng)友對伊朗的祛魅過程,也證明了一個真理:
國家的尊嚴與地位,永遠建立在自身實力與行動的磐石之上,而非他人廉價的同情或自我感動的喧囂之中。
空洞的口號、表演性的姿態(tài)、搖擺的立場和虛弱的實力,終究無法贏得尊重,更無法改變游戲規(guī)則。
環(huán)顧當今世界,能夠在與美國霸權的長期對抗中屹立不倒的國家,要么有鋼鐵洪流(中國),要么有鋼鐵意志(朝鮮)。
反觀伊朗,既不具備中國那樣深厚、全面、自主可控的工業(yè)和經(jīng)濟根基(其經(jīng)濟在制裁下脆弱不堪,工業(yè)體系殘缺),也缺乏朝鮮那種高度統(tǒng)一、令行禁止、甘于承受極端代價的社會組織度和精神意志。
所以,當以色列和美國的炸彈精準落下,伊朗瞻前顧后又患得患失的反應,讓其在中國輿論場的口碑崩塌便成為必然。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